2024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三新三强”新动能,贯彻落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的总体方针,紧紧围绕“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这一目标,持续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强化政治思想引领,优化基层基础建设,创新拓展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全区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使命感。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以英雄为榜样,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今年4月28日,93岁抗战退役老兵高性宽同志去世后,我局第一时间上门悼念慰问,并联系相关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成立工作专班,积极配合新华社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高性宽同志先进事迹的相关协调保障工作。截至目前,高性宽事迹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国防时报、湖北日报等1200余家媒体持续关注、报道、转发,浏览量超5.5亿人次。中共鄂州市委、中共鄂城区委分别作出向高性宽同志学习决定,中共鄂州市委追授高性宽同志“鄂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6月份,在鄂城老兵宣讲团的基础上,又选优5名退役老兵组建”高性宽事迹宣讲团”,分散到全市各镇街、各单位进行“致敬英雄高性宽 争做实干担当者”宣讲活动20余场次,受众3000余人次;编排了《铁骨铸忠诚 实干印初心》诗朗诵等节目,组建20支“高性宽老兵志愿服务队”、“高性宽老兵抢险突击队”开展防汛应急、长江大保护、社会公益、护学护苗、社区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80余场次。我区推荐的退役军人黄朝耀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其事迹也被中央、省级媒体全面推送;古楼服务站站长邵春天被省厅评为“全省基层优秀站长”,打造全区首家“鄂城区烈士纪念园”,引导全区退役军人学英雄、致英雄,用英雄的事迹引导全区退役军人做到“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
(二)以服务为保障,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三级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为老兵服务,全区131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在年初全市第三方评选中,全部达到三星级以上服务站标准,48家评为五星级。特别是在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率先创新打造站馆一体的“援越抗美”、“鄂城老兵”红色记忆馆,两处红色记忆馆分别被市关工委、区委宣传部授牌“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和“爱国教育基地”。全年累计接待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群众、师生代表、退役军人代表调研、参观、学习教育等活动60余场,受众5000余人次。我区站馆一体建设,得到省厅主要领导的肯定,并在全省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会上进行推介。市委书记孙兵同志、区委书记夏鑫同志先后到“鄂城老兵”红色记忆馆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在全区十个镇街设立“朝耀老班长工作室”,选派一批政治素质高、工作热情高的退役老兵坐班值守,形成了兵事兵管、兵疏兵心、兵解兵忧、兵解兵困的工作格局,让每一名老兵进了服务站“可办事、可参观、可学习、可回忆。全区共有鄂城老兵志愿服务队100余支。其中,东塔社区“五老邻里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莲花山“戎马”志愿服务队入选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中国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发布“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戎马”志愿服务队开展的“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宣讲项目,荣获2023年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明办主办的湖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志愿湖北 情满荆楚”理论政策宣讲类银奖。
(三)以帮困为重点,强化履职尽责担当
为认真落实“四下基层”制度,今年以来,我局争取上级资金130万元,在全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开展“一进(进家门)、二看(看生活环境、看心理状况)、三谈(谈形势、谈政策、谈兵心)、四解难(生活难、住房难、看病难、就业难)”活动,“一二三四”工作法被市局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市推广。截止目前,入户走访500余户,帮扶困难退役军人等服务对象297人次,累计使用困难帮扶资金106.7万元。一是在帮扶上再提速。对每一名申报困难救助的对象,形成“一日申报、七日必访、半月研究、月底帮扶到位”的工作制度。二是在对象上再扩面。对所有困难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困难现役军人军属不设指标、不限金额、不论新老,按照应帮尽帮的原则和要求,进行针对性、重点性、有效性帮扶。三是在工作上再提升。联合市优抚医院在局内设立“心理咨询室”,不定期对服务对象开展心理咨询。局党组制定常态化联系机制,局班子成员每月走访困难对象不少于5户,镇街服务站每月走访不少于10户。让全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以拥军为纽带,强化军政军民团结
联合军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送喜报活动(“四有”优秀喜报143人、三等功21人、二等功1人);“春节”“八一”期间定期走访慰问鄂城驻军部队4家,军烈属、功臣模范、边海防官兵家属、重点优抚对象等共计3000余人;发放2995名优抚对象优抚金2427万元;帮扶优抚对象医疗救助218人次,救助金额26.062212万元;发放240人义务兵家庭优待金408万元;发放部分伤残军人护理费29.1万元;接收部队移交伤残军人10名。协调上级投资200余万元,在主城区打造双拥主题文化公园、口袋公园6处,双拥宣传遍布鄂城大街小巷,助力我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阳光安置26名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实现退役士兵、用人单位、部队反馈“三好”局面,安置工作受到省、市和部队一致肯定。
(五)以法治为底线,强化依法依规维权
用好退役军人“阳光信访”平台,畅通诉求渠道,依法处理退役军人合理诉求,想方设法化解历史遗留问题,防止新增问题。联合区司法局在10个镇街服务站内成立“鄂城区法律援助中心驻鄂城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法律服务工作联系点”,为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便捷、精准、优质的法律服务。截止目前,接待来信来电来访服务对象500人次,调处回复退役军人信访平台问题反映30件,智慧信访平台问题反映2件,12345市长专线问题反映11件。
(六)以学习为根基,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局党组每月定期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把全会精神作为引领队伍建设的“源头水”“定盘星”。二是强化党性教育。逐条逐句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文,进一步强化党性意识和纪律意识。截至目前,召开了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各1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23次,党纪学习教育活动5次,开展谈心谈话和廉洁提醒谈话25人次,交流讨论28人次,书记讲党课3次;在区委巡察中,我局在全区第一个整改率达到100%。三是强化干部提能。今年以来,我局不定期组织各股室负责人、业务骨干,开展业务大讲堂活动,在宣传学习《退役军人保障法》等内部法规的同时,重点宣传学习国家最新颁布的《退役军人工作安置条例》《优抚优待工作条例》。在全区基础业务提能比赛中,我局8名年轻干部入围,2名进入全区前20名。
二、存在问题
一是涉军稳定还很脆弱。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个别涉军重点人重要敏感时间节点蛊惑部分战友超政策要待遇、盲目攀比提待遇等无理诉求,易引发舆情。二是基层基础建设还有待加强。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基层服务站存在人员不足、地方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造成基层“五有”服务体系不完善。三是双拥共建格局尚未形成合力。部分双拥成员单位认识不到位,参与度不高,工作推动不够。
三、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我局将持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29日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上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以“五好”为工作目标,结合我区实际,打造具有鄂城特色的“四强之地”。
(一)建强退役军人思想文化的高地。一是持续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及党纪学习教育学习成果巩固工作。二是持续支持配合开展高性宽英雄事迹立体式宣传,在全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及退役军人群体掀起学英雄、致英雄高潮,力争让高性宽英雄事迹成为向全国宣传推介鄂城的一张新名片。三是持续开展“鄂城老兵”宣讲团“五进”活动,用红色故事、红色精神感召人。
(二)建强退役军人建功立业的宝地。一是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对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做到应安尽安。二是联合市局、区人社局等单位,拓宽对退役士兵就业培训、上岗力度;联合银行、企事业单位加大对创业的退役人员扶持力度。三是在全区100余家老兵志愿服务队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不少于30支精品“高性宽老兵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在鄂城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的新担当新作为。
(三)建强退役军人美好生活的福地。一是进一步做实做细“一二三四”工作法,让每一名困难退役军人生活得到基本保障。二是继续发挥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和拥军崇军联盟单位的作用,让全社会形成尊崇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三是用足用好各类政策,确保每一名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的权益得到保障。
(四)建强我区传承红色基因的阵地。一是继续在全区服务站内打造一批鄂城特色的红色站馆,让群众在镇街、在村(社区)都能感受到革命老区的精髓。二是将西山七里界仙人山抗战遗址,打造成“鄂城抗战教育基地”,力争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前期建成,从而填补我市抗战史的空白。三是收集整理一批活着的参战老兵的先进事迹和影像资料,继续挖掘一批先进典型、先进人物的故事,赓续红色血脉,讲好红色故事。
鄂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ICP备案号:鄂ICP备1700528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70402000191号 网站标识:4207040001 主办单位:鄂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鄂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系统管理入口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27-60896105 地址:鄂州市鄂城区凤凰街道办明塘路70号 点击总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