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智能问答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关于印发《鄂城区创新零工驿站建设模式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期:2023-06-25
各镇街人民政府、区直各相关部门:
   《鄂城区创新零工驿站建设模式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鄂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25日            

 

 

鄂城区创新零工驿站建设模式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以优化零工服务为切入点,全域推进零工驿站建设,着力打造“放心用工、安心就业、方便群众”的用工务工平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先试打造零工驿站建设“鄂城样板”,促进我区城乡劳动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典型经验,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按照“便民利民、公益服务、属地管理、长效运转”原则,统筹武鄂黄黄和武汉新城用工资源,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管理”模式,把零工驿站打造成用工放心、就业安心、群众省心的有力度、有温度的“零工之家”,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二、建设目标

(一)打造成一座“零工就业桥”。重点服务零散务工人员为重点,搭建“线下+线上+直播”就业服务桥梁,多措并举推进零工服务,集中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让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家门口就业”,推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二)打造成一个“零工避风港”。持续完善基础功能设施,在选址、功能设置及便民服务上精心规划,设立“业务办理、洽谈对接、休息等候”的爱心服务区,配备饮水机、急救药箱、书籍报刊、微波炉、免费复印、手机充电站等便民设施,着力打造“遮风躲雨、避暑防寒”的温馨港湾。

(三)打造成一个“零工加油站”。“就业充分、创业活跃、技能提升、服务无距”为建设目标,着力构建由“零工驿站、党群联络站、社情民意收集站、便民服务中心”组成的“三站一中心”服务载体,通过政策宣传引导和优化就业服务等方式,为企业、商户、灵活就业人员、返乡人员和高校毕业生、社区居民等群体打造一个“放心用工,安心就业、方便群众”的用工务工平台,解决零工群体的就业难题,更好保障灵活就业群体合法权益,持续为零工经济就业群体赋能。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便民利民。为灵活就业人员及雇主提供求职登记、用工介绍、信息发布、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24小时不打烊”全天候线上服务,实现人力资源市场零工与雇主线上精准对接,着力破解“就业难”“招工难”问题,为零工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人社政策服务,擦亮“23°C人社服务”品牌。

(二)坚持公益模式。强化公益性服务理念,按照“政府建设、人社部门主导、市场化或公共机构运行”的模式,盘活利用现有公共资源或采用租赁的方式解决场地问题,实现零工驿站区域全覆盖,为零工人员提供一体化、免费化、常态化的公益性服务。

(三)坚持属地管理。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对零工驿站实行年度报告制度和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年度报告制度,对已认定的零工驿站,每年开展自评工作,向公共就业服务中心总结汇报年度管理运营情况,公共就业服务中心根据年度目标任务和考核细则对零工驿站进行年度考核,实行动态管理。

四、实施步骤

(一)推动规范管理

1.科学规划布局。依托现有建设基础,对农民工市场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改造升级,结合我区人力资源分布、历史因素等情况,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科学编制零工驿站建设规划,实现遍地开花、全域覆盖。

2.规范建设配置。配备休息区、免费饮用水、急救药箱、书籍报纸、微波炉、免费复印、手机充电站等设施用品,设置和制作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栏和政策宣传手册,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求职登记、用工介绍、信息发布、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有温度”的候工环境。

3.健全运行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临时务工者更好找工作、用工者更好找零工”的价值追求,把建设零工驿站这项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依托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以市场化的形式运营,采取绩效考核的办法进行奖补,同时人社、工会等部门依托村、社区的爱心驿站等公共服务场所搭建零工驿站。尊重市场规律,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升零工市场知晓度和影响力,推动形成“找零工到驿站、打零工到驿站”的氛围。

(二)提升服务效能

1.加强“桥梁式”精准对接。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零工驿站”,建立零工求职登记和用工需求信息库,按照月嫂、家政、装修、促销、普工等工作类别和季节工、小时工、劳务派遣工等工作性质进行筛选匹配,增强岗位适配度。开发零工驿站小程序,打造线上“零工驿站”,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可以通过小程序注册登录,实时登记和查看用工需求和求职信息,实现用工及时对接。及时将求职人员和用工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精准匹配,实现人力市场供需精准对接,切实解决企业招工难和零工务工难问题,推动我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2.强化“订单式”技能培训。重点加强零工技能培训力度,切实提升零工人员素质和水平,为企业量身定制技能人才。根据零工就业特点,突出养老、托幼、家政、餐饮、维修等领域,动态收集并建立零工人员技能培训需求“订单”,针对登记的灵活就业人员每月开展1—2次职业技能培训,提升零工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帮助其精准匹配培训资源,灵活就业人员可在零工驿站报名参加培训,结业后按照相关政策享受培训补贴。

3.健全“一站式”服务功能。扩展“零工驿站”功能建设,设立政策咨询、求职登记、岗位信息发布、网上业务办理、培训报名、职业推荐、仲裁调解、劳动维权等区域,派驻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张贴“维权码”,打造优质综合就业服务平台和权益保障体系,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一站式”全职业周期“服务链”。

(三)创新服务模式

1.创新“零工+爱心驿站”模式。关爱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户外工作群体,免费提供冷热饮水、应急充电、雨衣雨伞、应急药箱、休息座椅、读书看报及公共上网等贴心服务,营造零工驿站温馨港湾。

2.创新“零工+就业直通车”模式。结合求职者转岗技能培训需求,针对性引进优质培训机构开展“送培训到家门口”活动,提高零工专项技能水平,通过“就业直通车”匹配周边工业园区用工需求,实现零工就近培训、就近就业。

3.创新“零工+区域协作”模式。推行区域代理,通过线上共享用工信息、线下进行跟踪服务,实现零工服务跨区协作、人力资源跨区共享。

4.创新“零工+党建”模式。坚持党建引领,充分整合现有“红色驿站”、爱心活动站、社区治理等资源,零工短工服务与共同缔造、社区治理相结合,组建由社区、司法所、劳动保障、工会、团委及社会群团组织共同组成的多层次服务联盟,动员附近小区综合党支部、退休党员干部、无职党员参与“零工驿站”共建,提升为民服务广度和深度,共同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四)加强工作指导

1.建立完善灵活就业人员信息库。针对劳动者就业实际需求,定制灵活就业服务平台app将提供在线找活、技能培训、补贴申领和就业咨询等四大服务。根据劳动者的意愿、能力、时间,推荐就业岗位,采用体系化的课程、专业化的师资为劳动者提供与就业相关的技能提升培训,为有需求的劳动者提供定制化职业指导和与岗位相匹配的事务等服务。

2.建立完善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库。深入辖区企业走访,及时了解企业用工缺工信息,建立企业用工需求数据库。充分利用社区就业登记平台,认真梳理有关就业应聘登记信息,为求职者与用工企业搭建平台,及时发布企业招工信息,让求职者及时掌握信息,做好就业应聘服务工作。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零工驿站先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分管人社工作领导任组长,区人社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区人社局分管领导、区劳动就业管理局负责人为成员,明确责任分工,提前安排部署,做好沟通衔接,确保零工驿站先行试点工作推进有序,落实有效。

2.加强资金保障。区财政局要加强财政资金支持,设置专门经费保障渠道,切实做好零工驿站设施建设、运营维护、办公用品等经费保障。

3.加强制度管理。制定《零工驿站(市场)管理条例》管理制度,完善零工驿站组织和制度建设,增强零工驿站工作人员的纪律和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4.加强总结推广。继续加强对零工驿站先行试点工作的探索和应用,及时发现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收集、分析社会和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和措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ICP备案号:鄂ICP备1700528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70402000191号    网站标识:4207040001
主办单位:鄂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鄂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系统管理入口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27-60896105    地址:鄂州市鄂城区凤凰街道办明塘路70号    点击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