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精准施策,就业创业越抓越稳。一是筑巢引凤搭建供需平台,点燃就业招聘“新引擎”。紧扣我区“十大民生实事”—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工程,全面完成改造提升零工驿站(市场)15家,与省级平台连接6家,实现城乡零工驿站(市场)全覆盖,累计服务用工主体和灵活就业人员6562人次,提供岗位2.27万个。加大就业岗位供给规模,全区持续举办“金秋招聘月”、“企业专场招聘夜市”、“高校毕业生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5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达成就业意向9000余人。多部门联合印发《鄂城区“就”在家门口强化技能培训培育现代农民、职业农民和技能工人就近就地就业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就’在家门口”技能培训班161期,培训人数2657人。开展“劳务协作促就业,对口帮扶助振兴”活动,采取就业直通车方式,帮助鄂鱼美尚时装厂招引对口帮扶点郧西县涧池乡劳务人员16人。全区城镇新增就业7069人,完成省级目标任务的117.82%。《“工厂”搬进社区,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荣获省人社厅“2024年湖北省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路演活动”优秀项目。二是用心用情温暖高校青年,照亮就业创业“幸福路”。实施“大学生留鄂城 我选鄂城”工程,组织辖区内5家企业申报就业见习基地,为在鄂高校、鄂籍高校生提供见习岗位。截止目前,全区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2130人,累计服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128人次,2名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得省级扶持项目资金10万元。三是纾困解难推动惠企利民,实现政策红利“全覆盖”。加快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大力推广“直补快办”“免申即享”便民服务模式。截止目前,全区新增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659笔,发放金额17558.75万元,小微贷款18家,发放金额6913万元。全区共发放企业吸纳就业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12.88万元、一次性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9.7万元、一次性吸纳脱贫人口就业补贴2.3万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594.51万元、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交通补贴60.89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1.6万元、灵活就业社保补贴484.024万元。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政策扶持等途径落实就业兜底保障政策,积极开发全日制、乡村公益性、生态文明公益性等公益性岗位840人,累计发放岗位补贴398.48万元。
2、坚持红利共享,社保网络越织越密。一是养老待遇发放无误。累计为44026名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按月足额发放养老金12801.57万元,发放率达100%;为5687名60周岁以上老被征地农民发放养老金2153.29万元;为1194名60周岁以上新被征地农民发放养老金995.13万元。为5701名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57.01万元。二是群腐整治严格有力。超常规开展“区人社领域群腐集中整治工作”,共核查问题线索117条,其中重复领取29人、死亡冒领48人、服刑人员违规领取4人、被征地农民违规领取2人、为在校生错误代缴养老保险34人。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涉及资金全部追缴至区级财政专户。三是基础提标精准到位。基础养老金实现“两连增”,在原155元/月的标准上提高2次基础养老金标准,累计增加25元提高至180元/月,增幅达16%,达到人均领取养老金210元/月,补发养老金260.3万元,人均领取养老金标准位于全省前列。《个人资助 提高养老保险待遇》在中国劳动保障报上刊登。
3、坚持标本兼治,权益保障越兜越牢。一是深化制度监管。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联合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推动“五项制度”全覆盖,推动在建项目利用金融保函替代缴存工资保证金1937.4164万元,减免工资保证金50万元,切实为企业纾困减负。监管在建项目12个,落实“标准化安薪项目”7个。二是深化信用监管。将辖区内1749家企业纳入省级信用平台监管,开展企业网络年审234家,认定14家企业申报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红名单企业。开展多种形式普法宣传及培训活动8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000余份。三是深化联动监管。推进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检查走访项目工地、用人单位等65家,协调和立案处理欠薪案件130件,为1505名劳动者追回工资2376.88万元。共接到各类信访转办件1711件,有效回复率100%。通过“简案速裁”机制快速高效化解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125件,追回劳动报酬210万元,调解成功率100%。鄂城区劳动监察大队(鄂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党支部书记孙勋获得“第一届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4、坚持引育并重,人才活力越激越足。一是紧盯需求,精准引才。围绕“157”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实施“人才池计划”,引进事业单位人才492人。二是紧扣发展,精细育才。积极创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先行试点,大力培育“鄂州叉车工”、“武昌鱼师傅”及“鄂州护工”等三个劳务品牌,培训“养老护理员”“鄂州叉车工”、“武昌鱼师傅”2178名。推动“郑彦章武昌鱼烹饪技能大师工作室”、“金丽娟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汪桥楚菜技能大师工作室”等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有序开展技能培训、带徒传艺及企业自主评价,培训“楚大厨”486名,15对师徒结对签订《带徒协议书》。在吴都·乔街创建并挂牌“鄂城区文旅人才培训基地”,组织开展培训班3期培训乡村导游等技能人才88人。截至目前,共培训技能人才2307人,《紧跟产业需求 激发文旅人才活力》在中国劳动保障报上刊登。三是紧抓服务,精心留才。出台和推进实施事业单位单列绩效核定方案,常态化做好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动态调整和新入编人员岗位设置工作,严格规范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逐人、逐卷、逐页进行专项审核。
二、存在问题
1、就业服务精准化水平有待提升。一是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就业市场用工需求相应减少,岗位供给减少;二是我区大力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对年龄、学历和技能要求更高。劳动力供应与市场需求的错配,劳动者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的不适应,以及劳动者对薪酬待遇的期望与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条件之间普遍存在的差距,导致就业难和招工难的双重矛盾仍较为突出。
2、就业和社保专项资金执行率有待提升。一是已将2024年度就业资金纳入区级财政预算4238万元,由于财政紧张,导致部分惠企利民补贴资金未能及时拨付到位,就业工作推进有难度。二是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资金发放、建立个人账户资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提标和缴费补贴资金缺口较大。老被征地农民采取“出口”补待遇的方式发放养老保险补贴,没有征收养老保险补偿资金,该项支出全部由区,镇、街两级财政兜底。新征地项目没有足额缴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偿资金,导致新被征地农民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所需资金也存在缺口。
(一)紧扣共同富裕“第一民生”,在推动高质量就业更加优先上全面发力。一是坚持援企纾困稳岗不松懈。通过报纸、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鄂州就业码等广泛宣传就业创业等政策,依托“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线上直播”“人社惠民进万家”等各类线上线下活动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同时对符合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的企业,优化惠企政策兑现流程,精简审批材料,压缩审批时限,提高政策兑现效率。二是坚持平台建设带动就业不放松。推进零工驿站规范化建设向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健全就业、培训、维权基本功能,构建满足群众多样化就业需求的“家门口”服务模式。以数字赋能为突破,积极推广运用“鄂州就业码”、自助服务机、智能招聘终端等就业平台,依托后台大数据全面掌握我区就业服务需求,更好实现政策找人、服务找人。三是坚持优化就业服务不停息。落实“鄂城区2025年十大民生实事”工作要求,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招聘会活动,继续打造“‘就’在家门口”技能培训新标杆。
(二)紧扣社保体系“第一保障”,在推动高品质生活更有内涵上持续发力。一是城乡居民参保要再精准。聚焦城乡居民、被征地农民、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针对漏保、脱保、断保人员,结合“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运用大数据找到人、宣传好政策吸引人,推动应保尽保、多缴长缴。二是待遇保障要再提升。大力实施社保待遇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按照国家、省、市统一部署,持续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工作。坚决扛起保发放的主体责任,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三是基金安全要再加力。进一步强化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筑牢“四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等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
(三)紧扣人事人才“第一资源”,在推动高素质人才更为充裕上靠前发力。一是围绕平台建设,开拓创新人才培育。加强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及特色技能培训平台建设,每年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各种类别的企业职工进行岗前培训,引导职工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转换技能,为我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二是围绕资源保障,持续优化人才引留用。加强与市局纵向对接,上下联动,完成好区直部门各类人才公开招聘工作。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岗位管理和聘用政策。严格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任用和奖惩工作制度,健全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兑现“人才池计划”补贴。
(四)紧扣劳动关系“第一职责”,在推动高效能治理更趋精准上协同发力。一是持之以恒推动和谐创建。优化升级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全力推广电子劳动合同运用,提升企业用工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劳动用工指导和服务,全面落实全区最低工资标准。开展人社政策“进企业、进工地、进社区”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二是竭尽全力推进根治欠薪。推进人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企业违法行为联合惩戒。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实现监管常态化、全覆盖。做强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行动,全面落实根治欠薪各项制度,确保欠薪隐患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行业。持续推进“标准化安薪项目”选树活动,努力打造“无欠薪”和谐鄂城。三是常抓不懈推崇速调快裁。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简案速裁”办案机制,深化鄂城区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动处置机制建设,持续推进“人社+工会”劳动争议裁调对接工作,构建劳动人事争议共抓、共管、共商、共治、共为的“五共”工作格局。
(五)紧扣营商环境“第一评价”,在推动高标准环境更具优势上精准发力。一是打造高效服务人社。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更多事项“一事联办”“一网通办”“一码通办”“一圈通办”,继续擦亮23℃人社综合窗口服务“金字招牌”。二是提升人社信息化水平。依托全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应用,推动社保数据库、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等数据资料动起来,实现“政策找人”“人策匹配”和社保“寓认证于无形”。高标准实施人社信息化便民服务,大力推广电子社保卡,持续推进第三代社保卡更新换代工作,确保发放率达100%。三是深化人社同城化发展。继续加强与勋西县涧池乡劳务合作关系,优化整合两地劳动力、人才、培训等优势资源,建立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发展新格局。拓展社保卡在民生保障、政务服务等领域应用场景,推动社保卡在武鄂黄黄跨城通用,实现便民服务多样化。
鄂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12月6日
ICP备案号:鄂ICP备1700528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70402000191号 网站标识:4207040001 主办单位:鄂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鄂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系统管理入口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27-60896105 地址:鄂州市鄂城区凤凰街道办明塘路70号 点击总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