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智能问答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区民政局 日期:2025-01-23
  今年以来,区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各项部署要求,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在保障和改变民生上探索新路径、做出新示范,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立足民生保障,筑牢基本民生保障网。一是打造综合救助格局。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和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临时遇困人员等所有困难群众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截至2024年12月,我区城乡低保对象4690户7417人,特困供养人员795人,共发放救助金7005.15万元。实施临时救助1038人次321.44万元。二是加强动态管理衔接。与乡村振兴部门建立困难群众动态监测、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定期开展信息比对工作。开展低收入人口预警监测排查,运用不同救助政策实施兜底保障,确保“兜得住、兜得准、兜得好”。三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通过滚动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开业务培训会,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今年以来,共召开全区社会救助类培训5场次,镇街组织培训15场次,参训对象近500余人次。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实现最低生活保障认定10个工作日内办结,临时救助3日内办结,急难救助1日内办结。目前已有223名困难群众通过告知承诺获得社会救助,其中低保69人、临时救助154人。四是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通过加大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处理力度,开展近亲属备案情况的检查,强化资金管理等方式,认真排查分析问题及根源。截至目前,排查各类线索105条,发现社会救助领域突出问题3条,追缴违规领取资金1.38万元。五是开展社会救助“高效办成一件事”试点。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流程再造和信息共享,优化前后置环节与办理流程,规范申请材料及办事指南,实现“线上”一网申请(“线下”一窗申请)、一次填报、联动办结。推进“五减”,大幅缩减办事时间,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不断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六是开展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试点。构建完善“助联体”三级工作架构,建立“五需、五联、五化”救助服务模式,形成“物质+服务”服务方式。通过系统对接、数据赋能,对社会救助“高效办成一件事”中所涉及的电子材料及数据,进行互信互认,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建立“四色四因”分类闭环机制,对救助对象进行分层分类。截至目前,已完成5352户 8041人的摸排筛查工作,其中已确认红色(全失能)标识128户,橙色(半失能)标识163 户,绿色标识5034户,绿色标识中,因病,因残,因学等220户,并在平台上已实现项目服务与需求的精准对接,累计服务困难群众5123人次。 

  (二)立足基层社会治理,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基层治理方面:一是优化社区治理单元。按空间和认同度将全区优化为545个小区, 815个自然湾,1028个小组。二是充实基层治理力量。落实社区工作者“四岗十八级”岗位等级序列,全区731名社区工作者落实包联服务小区,组建业主委员会471个。三是打造基层治理阵地。完善城市“五级组织架构”,健全农村“四级组织体系”。完成37个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平均面积达到2200平方米以上,农村平均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全面达到每百户30㎡以上的标准。建设小区驿站191个,党群服务站5个。四是持续推进基层减负。实施准入减负,村级承担的主责事项从31项优化至18项;需要开具的证明,从42项精简至3项;需要加入的工作群,从最多60个精简至10个;需要接受的考核排名,从最多27项精简为1项;需要上墙的挂牌标牌,从过去最多29项,精简至室外6块、室内1块。五是坚持以评促管,持续强化创新实验成效。围绕“强化治理单元功能、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培育社会组织服务群众、健全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体制机制、夯实治理成果”五个方面对18个试点村(社)开展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以奖代补”。奖补资金95万元。六是开展乡村著名行动。今年以来,对68条道路进行了命名和更名,收集整理了15个地方特色的地名故事。社会组织管理方面:一是加强党建引领,确保社会组织正确发展方向。实行“三个同步”,实行“挂点联系”,同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二是健全规范监管。加强登记管理,优化登记流程。今年以来,共办理社会组织登记10件,变更登记11件,注销登记16件。持续推动社会组织加强内部治理,对62家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性”、社会团体规范运行情况进行审计检查,下发整改通知书53份,督促整改闭环。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其中12家社会组织获得等级证书(5A的1家、4A的5家、3A的6家)。三是加强孵化培育。大力培育、优先发展互助性、公益性、服务性社区社会组织。截止2024年底,全区共成立登记社会组织218个,其中社团29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88个,宗教活动场所1个,另有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1243个。大力开展行业协会商会培训,本年度共开展行业培训10次,累计培训人数195人次;举办行业考试5次,参加考试人数150人。四是发挥积极作用。本年度形成行业发展研究报告1篇、向政府部门提出意见建议数3项。并在“建功先行,益动鄂州”第七届公益品牌创意大赛中,鄂城区社会组织囊括8个奖项中的6个,其中鄂城区凤凰街道东塔五老邻里互助中心荣获一等奖。 

  (三)立足基本社会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养老服务方面:一是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附属工程建设,力争明年配齐工作人员,初试运营。目前,花湖镇养老服务综合体已建成运营,镇街养老服务综合体覆盖率达90%。梁新屋村、王寿村等日间照料中心已完成提档升级改造,并增设幸福食堂功能,累计建设71个农村互助日间照料中心,各类城乡幸福食堂45个。二是不断加大养老服务供给。做好高龄津贴发放工作,今年1-10月份累计发放113672人次,发放津贴资金1255.13万元。开展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资金补贴、市场运作、智慧监管等方式,共试点建设130张家庭养老床位;通过走访摸排、入户评估,“一户一策”针对性制订改造方案,完成28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三是大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聘请第三方安全专家对全区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安全综合检查,累计查处安全隐患348条,已督促整改到位。开展全区养老领域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防诈骗活动8次,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24场,印制海报、横幅50份,发放传单、手册、赠品等10000份,受惠老年人1000余人。婚姻登记方面:一是做好婚姻登记“全省通办”和“跨省通办”工作,全面实现婚姻登记业务跨域通办。截止目前,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2547对,补发结婚证733对,离婚申请3136对,离婚登记(领证)1666对,补发离婚证204件,查询婚姻登记档案1830件。其中:跨省结婚登记6对,离婚登记3对;跨市结婚登记41对,离婚登记11对。二是积极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通过开展婚前教育课堂、结婚颁证仪式、婚姻咨询调解等专业服务增强服务对象的家庭责任意识、优化夫妻关系、化解婚姻危机,营造幸福婚姻家庭环境。 2024年以来共为1048对新人开展颁证服务;发放婚姻测评问卷1317份;组织开展幸福家庭手册的编制工作,打印发放“幸福之约”宣传折页1126份,组建“爱满吴都”婚姻辅导微信群17个,对重点个案人群进行跟踪辅导,精心制作婚姻家庭辅导宣传片,在婚姻登记大厅滚动播放,倡导健康婚恋观。 

  二、存在问题 

  (一)基层经办能力面临挑战。一是基层民政工作纷繁复杂,包括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民生保障等多个方面,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基层民政工作部门人少事多现象较为突出。二是民政对象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各种合理不合理诉求交织,给民政工作和民政工作者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和矛盾。三是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机遇挑战,民政工作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养老服务领域资源不均。一是服务设施不足不均衡问题突出。部分养老机构床位不足、设施陈旧、功能不完善,城乡之间养老服务设施差距较大。二是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养老机构存在护理人员短缺、未持资格证书、服务态度不佳、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推进鄂城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鄂城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调整农村福利院功能布局,将6所农村福利院整合为4个区域性特困人员供养机构、2个功能型综合体,基本建成涵盖“区、镇街、村社区、机构”的四级养老服务体系。二是大力发展社会力量支持下的居家养老,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不断加大养老服务供给,打造养老服务改革创新亮点,大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二)深入推进社会救助创新试点工作。一是全面推广社会救助领域服务类救助试点经验,为全区困难群体提供生活类、支持类、照护类等一系列服务。依托“一中心、三级网络”组织架构,构建“助联体”服务网络,统筹全区社会救助服务网络。打造“111N”型工作机制,创新“5化”工作体系,建立“四色四因”分类闭环机制,按困难程度与救助原因分为三个救助圈层。二是大力推广社会救助“高效办成一件事”试点中的好做法,全面实现社会救助“线上”一网申请(“线下”一窗申请)、一次填报、联动办结。 

  (三)深化社会事务服务管理。一是抓好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配合纪检部门统筹抓好案件查办、问题查纠、匡正行风、促改促治各项工作,坚决铲除殡葬领域腐败滋生土壤,推动殡葬行业健康规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二是提升区划地名工作水平,探索乡村著名行动,加强乡村地名管理,深化地名信息服务,发挥地名公共服务作用。三是促进慈善组织持续健康发展壮大,展示慈善发展成果,促进慈善资源对接。四是加大宣传,引领喜事新办“新风尚”。积极组织开展婚俗改革宣传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印制文明婚俗新风宣传册,免费赠送给社区居民,对办理结婚证的新人进行抵制天价彩礼方面的宣传,借助微信公众号等融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并综合运用村务公开栏、“村村通”大喇叭等宣传阵地,加强对喜事新办的宣传报道,坚决抵制婚俗陋习、高额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努力营造推进婚俗改革、倡导喜事新办的浓厚氛围。 

  鄂城区民政局 

ICP备案号:鄂ICP备1700528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70402000191号    网站标识:4207040001
主办单位:鄂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鄂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系统管理入口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27-60896105    地址:鄂州市鄂城区凤凰街道办明塘路70号    点击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