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智能问答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长港镇党委书记刘骉:加快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实践地

信息来源:长港镇 日期:2025-04-22

  长港镇牢记嘱托,抢抓机遇,依托区位优势,聚焦 “三个万亩” 产业基础,构建 “生态农业 + 文旅融合” 体系。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发力,锚定 “三个提升” 目标,加快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实践地。

  聚焦产业强支撑

  冲刺百强显担当

  问1:在鄂城区聚力攻坚突破,冲刺全国百强,服务支点建设的关键阶段,长港镇如何聚焦核心使命,展现责任担当?

  答:长港镇将紧扣“支点建设”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武汉都市圈发展格局。依托国营农场资源优势,聚焦“三个万亩”产业基础,抓好“武昌鱼”“峒山”两大品牌,构建“生态农业+文旅融合”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推进峒山文旅研学业态发展,打响“在峒山看见乡愁中国”特色品牌,推动农业产业链向二三产延伸,以产业振兴助力冲刺百强。

  生态引领筑高地

  城乡融合谱新篇

  问2:围绕“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目标,长港镇作为农业特色镇,如何探索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答:作为一个农业特色镇,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举生态旗、走生态路、打生态牌、吃生态饭,在现代农业上抢占“新高地”,在绿色发展上释放“大动能”,在创新驱动上强化“硬支撑”,在营商环境上提升“软实力”,努力建设现代种业之乡、山水乡愁之源、绿色示范之地、百姓幸福之家,推动长港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是规划先行,实现产业振兴。持续巩固“三个万亩”生态农业基地,推动优质稻米、精品水产、精细果蔬等规模种养,形成“一业一品”产业格局。按照“山水田园观光·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的核心特色定位,将峒山建设成为“农文旅+研学”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将长港建设成为追忆红色岁月的特色农垦小镇。

  二是激发活力,实现人才振兴。摸底村内乡贤、能人、乡土人才,建立本土人才库,发现和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激发青年活力,为故乡发展出谋划策。

  三是厚植底蕴,实现文化振兴。深挖长港生态资源、农垦特色文化,充分发挥峒山作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理论首倡地优势,打造红色峒山、绿满长港的“乡愁”理论实践地。

  四是强化治理,实现生态振兴。主动融入全市百里长港风光带规划建设,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进一步开展沿线村庄环境整治和岸线绿化美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家园。

  乡村建设提质效

  基层治理树标杆

  问3:在鄂城区冲刺县域经济全国百强进程中,长港镇如何“紧盯支点、向新向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答:我镇将锚定“三个提升”目标。

  一是乡村建设提标。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计划,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持续完善道路、排水、通信、照明等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河湖长制,强化长港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秸秆禁烧宣传巡逻。聚焦农文旅融合,打造系列游玩观光项目,精心开展峒山AAA景区旅游路线运营和4A景区创建工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二是乡村治理提效。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化农村党员“三三制”积分制度,推行“党员联户·组团服务”,落实“七员八联到户”工作清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深入践行“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走出去·请进来”,把矛盾纠纷化解“关口”前移题。

  三是人才队伍提质。加强村党总支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切实提高村“两委”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扎实推进乡村合伙人、乡村创客、乡村CEO计划,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乡村人才队伍。

ICP备案号:鄂ICP备1700528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70402000191号    网站标识:4207040001
主办单位:鄂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鄂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系统管理入口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27-60896105    地址:鄂州市鄂城区凤凰街道办明塘路70号    点击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