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金良策)“襟江抱湖枕名山”的鄂州市汀祖镇,是全国改革发展试点镇,享有"鄂东南矿冶之乡"美誉,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乡镇。
“靠山吃山,以矿兴镇,以矿强镇”一直是汀祖人矢志不渝的发展理念,矿业是全镇的当家产业,全镇财政收入80%以上来自于矿业。
作为资源型乡镇,汀祖镇依靠自身资源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从2001年的320万到2010年的1.3亿元,10年内财政收入增长了39.6倍;财政支出由280万元增至7900万元,增长了27.2倍。
发展困境日益显现
俗话说“靠山吃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必然带动当地资源化经济的兴起,简单的资源开采,产品初级加工等相关产业大量汇集,产业的巨大经济效益和财政收入往往使当地党委、政府失去了发展其他类型经济的动力。汀祖镇2009年矿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81。26%,而非矿产业规模偏小,实力软弱,只占工业产值的18。74%。这种典型的矿产业特征导致了支配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产品单一,对外部市场环境的依赖性强,乡镇可持续发展一直面临严峻考验。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矿石价格一度猛跌,从2008年9月份后铁精粉价格65个品位高达1600元左右/1吨一路滑跌,到2009年上半年,最低谷时跌至400元左右/1吨,靠矿业支撑的汀祖镇财政收入2009年上半年只完成3000多万元,比上年同期下滑近5成。
资源型乡镇在资源分布上也存在着“厚此薄彼”的现象,而这种资源分布不匀的情况势必造成乡镇内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汀祖镇的东部、中部、南部资源丰富的丁坳村、刘畈村、王边村、丁祖村、刘显村、刘云村09年村级自有经济均过400万元,农民纯收入高达8680元,而分布在西北、东南地区的10个村资源枯竭,穷山恶水,矿业工业没有,其他产业也难以引进,村级自有经济近些年一年不足10万元,农民纯收入只有3560元,多数收入来源于沿海打工,相差很大。
大面积的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很大,治理环境的资金来源匮乏。改革开放以后,乱采、乱挖现象加剧,资源开采区已是千疮百孔,山头乱石矿渣泛滥、寸草不生,空气中灰尘弥漫,河流严重淤堵,碧水蓝天不再。更为严重的是地质塌陷随处可见,百姓生存环境恶劣。汀祖镇,一个小小的乡镇,由于严重的地下开采、选矿。目前,地质灾害受损村民房屋开裂2900多户,已治理600多户,镇村范围内的河巷淤塞30多公里,连村民饮用的井水都被污染。地方政府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解决这些问题。
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资源型乡镇要想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经济转型战略。汀祖镇依托自身禀赋优势,大胆提出了建立"一区两园十特"模式,即从2008年开始至今,该镇先后投资近亿元,打造了一个民营创业园区,两个物流园,十个特色农业基地,现己初具规模。规划设计了延长矿石产业链,产品深加工、房地产、服装制造、绿色有机食品、现代服务业等接续产业。2010年至11月底非矿产业税收比2009年增长了8。7%。并且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引智、引才,利用多种招商形式,变“单轮走路”为"多轮驱动",全力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高潮。近三年来,汀祖镇引进企业30多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有8家,过亿元的有2家,2011年预计产生税收3000万元,财税收入有望达到1。8亿元。
与此同时,加快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作为湖北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试点鄂州市,在全省率先起步,汀祖镇更是首当其中。近两年,镇容镇貌大大改观,6平方公里的城镇格局已形成,路面全部刷黑,已建成高标准三个新社区,2010年农民纯收入比2009年人平增加600多元。
聚集外力迫在眉睫
汀祖镇是湖北经济十强乡镇之一,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五。2010年财政收入1。3亿元,而可用财力只有5000多万元。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必要支出项目后,所剩财力无几。试想一个财政收入排位较好的乡镇都无力腾出财力去解决历史问题,贫困乡镇就更无财力了。因此,需要国家、省、市、县财政立足实际,进一步加大对资源型乡镇的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
加大制度创新,调整资源税政策,提高资源税税率,壮大地方可用财力就显得十分得要。一是要切实减轻资源型乡镇的税费负担,提高乡镇资源税留成比例,增强乡镇的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建议增值税省级留成的8%和所得税省级留成的15%全部返回给资源型乡镇用于其转型发展;三是制定出扶持和促进资源型乡镇产业多元化的发展的政策措施,对乡镇非资源型产业重点项目国家、省、市、县通过贴息,资本金投入,无偿资助等方式进行扶持。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拔千斤”的作用,集中财力办大事,重点精选支持一批产业链条长,生成速度快,带动效益好的重大产业项目,引领产业队伍,带动整体经济提质增收。要立足资源优势,大力支持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支柱产业;要支持利用现有的基础和优势,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污染少、能耗低,附加值高、符合产业政策的新型工业企业,逐步淘汰对资源依赖程度高,污染严重的夕阳产业,要大力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产业集聚,使工业园区成为资源型乡镇转型的替代产业基地,舞活镇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推进经济转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在多个方面加大财力投入。一是在社会保障方面,实现经济转型必须要关闭很多小型矿山企业与小型钢铁企业等,会产生大量失业人员,社会保障负担将会加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发展多元化经济是最终出路,但在一定时期,主要还是依靠财政支持。因此,财政要在一定年限内加大保障力度。二是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要严格落实国家支持农村社会发展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将财力向三农倾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三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继续加大城镇的财力投入,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着力优化镇区环境,提高城镇品位。四是在其他方面,财政要尽可能支持招商引资和城镇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形成一、二、三产业"三轮"驱动格局,助力经济腾飞。
此外,特别是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在资金来源不变,资金用途不变,资金管理权不变的情况下,整合预算外的财政性资金。要严格资金使用监管,从资金运行的起点到终点实行全方位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真正取得效益。
ICP备案号:鄂ICP备1700528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70402000191号 网站标识:4207040001 主办单位:鄂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鄂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系统管理入口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27-60896105 地址:鄂州市鄂城区凤凰街道办明塘路70号 点击总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