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智能问答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关于鄂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解读

信息来源:鄂城区 日期:2022-07-07

  一、指导思想 

  一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二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三是构建“一主三极一带”发展布局,全力打造临空经济引领区、转型发展先导区、城乡融合样板区、社会治理示范区,加快建设空港新城、产业名城、山水绿城、文明春城 

  四是力争县域经济冲刺全省十强,奋力谱写鄂城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在全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 

  发展定位 

  临空经济引领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改造,系统谋划和引进一批临空先进制造业相关项目,力争打造临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大力发展临空临港现代服务业,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武汉城市圈临空经济引领区,加快建成空港经济特色的产业名城 

  转型发展先导区。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顺应绿色生态农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高标准推进全域乡村振兴,加快建成涵养田园诗意的山水绿城 

  城乡融合样板区。坚持以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导向,加快推进完善城镇提档升级,建设精致精美特色新城镇,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增强高层次人才集聚吸引力,加快建成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核心区城乡融合样板区国际水准的空港新城 

  社会治理示范区。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治融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助力全市创建全国社会治理与服务创新试验区,加快建成省域基层社会治理示范区清风正气的文明春城。 

  三、发展目标 

  综合实力更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临空经济引领区、转型发展先导区、城乡融合样板区、社会治理示范区基本建成,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取得明显成效。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转型动力更足。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核心地位更加突出,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创新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市场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文明程度更高。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志愿服务事业长足进步,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城乡环境更美。生态质量进一步提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绿色循环低碳转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气、水和土壤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更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建成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鄂城样板 

  社会治理更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法治鄂城、平安鄂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努力建成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示范区。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建设空港新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1.加快融入武鄂同城化。借助武汉作为中心城市在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的四大功能,主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促互补、公共服务互利互享 

  2.优化空港新城发展布局。加强对接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标准,紧密衔接“武汉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和武汉城市圈“两枢纽一产业带”高端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在我区集聚,着力构建“一主三极一带”的发展布局,加快构建全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3.打造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城区。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要求,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深入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行动,奋力打造活力之城、精致之城、和谐之城。 

  4.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对标先进地区城市管理和治理标准,推动城市管理法治化、标准化、智能化、专业化、社会化,构建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 

  (二)加快建设产业名城,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围绕湖北省核心枢纽落地战略机遇和鄂州发展需求,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2.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武汉“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产业链、供应链形成机遇,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在我区集聚发展,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40%拓展市场框架,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3.加快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深入实施百企百亿技改工程,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升装备水平,加快冶金、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装备、新型建材、轻工机电食品加工等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改造,做大做强做优装备制造、工程塑胶管材等产业集群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专项行动,推进关键工序核心装备升级换代。实施“一企一策”,加快淘汰低端落后产能,着力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大临空”优势,大力发展临空临港现代服务业,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教育培训、新型生活服务、文化旅游、金融、航空配套等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服务业增长极。 

  5.注重培育数字新经济。围绕武汉建设“中国软件特色名城”机遇,积极搭建数字经济平台建设,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一代通信、新型显示、智能终端、基础软件等基础产业,提升产业层次。鼓励数字产业在泽林产业园、汀祖产业园区发展。支持辖区骨干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智能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以城市大脑数字底座为基础,建设高质量的行业云服务平台,推动行业数据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加快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边缘计算等前沿产业布局,重点推动现代物流业与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先进技术和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三)加快建设山水绿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突破性发展“三精”农业(精致苗木、精品水产、精细蔬菜),优化全区生态农业布局,围绕“两山两湖一带”打造临空偏好型、都市生态型优势产业带。 

  2.建设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样板。顺应绿色生态农业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趋势,以新一轮村庄规划落地实施为引领,全力推进全域乡村振兴。 

  3.坚决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一是打造长江大保护示范工程;二是加强长江岸线生态保护修复;三是全面开展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四是开展生态功能恢复;五是完善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 

  4.全面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一是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控;二是加快推进产业绿色转型;三是倡导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四是深化生态价值工程建设。 

  5.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蓝天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城镇绿色发展和乡村绿色振兴,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加快建设文明春城,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1.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扩大高质量就业规模,大力开展就业培训,完善人才就业服务,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扩大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稳步提升。 

  2.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加强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推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保障困难群体教育权利,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2.0行动,着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3.巩固提升鄂城文化软实力。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 

  4.全面推进健康鄂城建设。健全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加快区域医共体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医疗,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5.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全民参保计划,提升社会福利和救助水平,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推进退役军人服务水平,加强居民住房保障。 

  6.加强和创新全域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理顺治理主体权责关系。 

  (五)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韧性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2.营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聚焦企业设立经营发展全生命周期,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标上海、深圳等先进地区,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3.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打造区域消费中心,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谋划涉外综合服务平台。 

  (六)强化重大项目支撑,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1.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构建空港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畅通公共交通微循环,打造区域物流枢纽节点。 

  2.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提升5G网络基础设施水平,推动重点区域的5G网络连续覆盖,形成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合理、融合基础设施广泛赋能、创新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广泛应用的新格局。 

  3.完善功能性基础设施。完善清洁高效智慧能源设施和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提升水利监管能力与水平。 

  4.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增强农业生产支撑能力,满足农村公共服务需求,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5.补齐城镇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优化城镇垃圾分类处理方式,提升城市供水供气设施能力,推动开发区天然气改造项目,完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体系。 

  (七)统筹安全与发展,深入推进平安鄂城建设 

  1.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强化安全生产能力建设,化解金融领域风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2.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完善综合监测预警机制,增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加强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和应急储备体系建设,加强公共消防安全基础建设。 

  3.着力建设质量强区。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加强质量基础建设。 

ICP备案号:鄂ICP备1700528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70402000191号    网站标识:4207040001
主办单位:鄂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鄂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系统管理入口
联系人:张俊豪    联系电话:027-60896105    地址:鄂州市鄂城区凤凰街道办明塘路70号    点击总量: